HVACOL -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nline

 Forgot Password
 Register Now





Views: 5836

推荐两本暖通空调设计方面的书    

          2017-11-22 15:07:42
作者:邬守春

wushouchun1.jpg

wushouchun2.jpg

          2017-11-22 15:14:07

邬守春的暖通人生

来源:暖通空调资讯   作者:董丽萍 2011-07-26 15:59:52



暖通空调在线的年轻同事崔磊在2010年杭州年会期间,邂逅了邬守春老先生。崔磊在与同事们聊天时,大概讲述了邬老先生所表达的对于网络媒体的关注,他老人家不仅上网处理邮件,而且还会在论坛上关注网友们的论争。80后的崔磊表现了对邬老的无限敬佩。

wushouchun3.jpg

     后来,崔磊把邬老发给他的在杭州年会清华校友聚会后所做的一首短诗,发表在暖通空调在线上,引来不少年轻的网友围观,感同身受邬老的万千感怀。这首诗说:“如果有来生,我再考清华;如果有来生,还是学暖通”。

     很少有人知道邬老珍藏了《暖通空调》杂志自创刊以来四十年的每期杂志,他对于《暖通空调》杂志及暖通空调传媒机构创新成长的关注,令人感动。

     我听了这些故事,一直在找机会,想约邬老一次,讲讲他与暖通有着如何的不舍情怀。

     机会的到来,竟也是意外。2011年5月29日,河北省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成立大会,邬老在大会上为与会的200多人做了《节能减排-暖通空调专业人士的神圣使命和永恒主题》专题报告。他的报告从业界能源数据讲到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最后面向河北地区的企业家们提出了他的建议,企业不仅应从技术进步上着手节能减排,而且要重视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这一见解一针见血,针对河北地区能否吸引到行业优秀人才,及优秀的毕业生是否会愿意到河北地区。

     邬老是典型的南方人,为什么会来到石家庄工作呢?

     5月28日,我见证了在石家庄一个工程咨询公司会议室里举行的“邬守春从业五十周年技术研讨会”,邬老为在座的一些石家庄地区的年轻设计师讲了实际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并为每个人准备了厚厚的一本资料,这些资料是他多年审图工作中总结的问题。邬老说:“我一张一张图纸审查中发现一些问题,我跟一个一个人讲,后来想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总结出来给大家都看看,做个参考。”

     邬老实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人生目标。这五十年来,邬老得有多少感慨呢?看得出来,邬老是个乐意直抒胸臆的性情中人,我因此借参加河北省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的时机,跟邬老谈了想听他聊聊老故事的想法,他欣然答应,并不顾参加会议的劳累,会后在石家庄人民会堂外的公园一角,他回顾岁月,畅谈行业,邬老爽朗的笑声,和着初夏的微风,飘散过了光阴,过了记忆,沉淀下来的更多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喟。邬老说:“我其实没做什么,我的经历挺平淡的,没什么建树。”

     但是分明,我看到了邬老眼睛之中的泪光,每说到一些动情之处,他先湿润了眼睛,我静静的倾听,分明看到了邬老所说的平淡之后,隐隐的浓情。我愿用拙朴的文字,记录下来邬老所讲述的平淡人生。#p#副标题#e#

难忘求学岁月

     你听说过湖北仙桃吧?嗯,那是个好地方,我属于上学比较早的,5岁多上小学了。后来在仙桃上完初中,初中毕业离开仙桃,到荆州专区的湖北省江陵中学上高中。

     1956年上,我们到沙市参加高考。当时我们专区十多个县,只有一所高中,4个班200多学生,就我一个人考上了清华。

     你问我为什么选择暖通?那时候我并不懂,当时我的表姐表姐夫在武汉,表姐夫当时在纺织工业部下属的设计院,他是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简称叫“工民建”。我在他们家里住两年,看表姐夫所从事的工作,我感觉很好,所以考试时,就想考工民建工程师。

     但这一生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机缘,当时我们填志愿时,只填系不填专业,入学后在老师和辅导员的指引下才逐渐接近专业,我当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系,我本意想学工民建,进入学校之后,当时有四个专业,分别是建筑学、结构、暖通和给排水。后来建筑学因为涉及很多艺术、绘画等,学制就改为六年,单独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而其他三个专业,组成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五年制。

     我1956年进校就分到了土木工程系了,当时干什么,我和同学们都不知道。我们被选到的专业叫供热供燃气及通风,因为是1961年毕业,我们就是“暖1班”,实际是1962年春季毕业,毕业证上写的是“学制五年半”。

     当时我们在学校有个口号,说我们是“人类春天的工程师”,干的就是“冬暖夏凉”嘛,所以是创造春天的工程师。

     我们当时暖通教材是教我们课的老师翻译的,对,是王兆霖老师,他那时翻译了《暖房与通风》,他的外文水平很高,后来我翻译了一本书,还拿去请他审看。当时他教采暖,吴增菲老师教通风。彦启森、蔡启林、陈君燕、赵庆珠老师都教过我们。

     我学的不是很好,我家里还保留着学校的记分册,我得了好多三分。有很多人是五分,同学们都很下功夫。我是比较笨的人,老在图书馆里看书,我悟性不是很好,考试不是很好。

     全国1952年正式设立这个专业。1953年暖通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本科生,我们是第四届。相比结构、给排水专业,暖通当时十足一个小儿科,学生也不多,老师也不多。

     我经常回顾这五十年来,我们暖通专业教学的发展,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现在专业的课程内容太丰富了,相比五十年前,差不多有了20倍的增加量。但我们那时专业基础很扎实,后来的工作受益巨大。#p#副标题#e#

辗转从业之路

     现在专业课学习的内容多了,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也非常多了,我说,我们这个专业做设计很不容易啊,要接触的很多,面面俱到,要做好相当的不容易。这些在我刚毕业那时,可根本不同啊。

     工程实践当中的不同情形,我后来在工作中基本上都接触到了,我们专业涉及面太广,要把所有接触的做好,需要学习很多。我现在即便是了解许多,但也是皮毛的全面,达不到深入了解的。

     这些情形,在我当初从清华毕业之后,真没有想到的。那时候暖通的应用可是太少了。

     1962年春季,我毕业分配到核工业部设在兰州的单位,对外的名字是建国机械厂。为什么分配我去核工业部的单位呢?因为我们在学校时,就参与了清华大学在昌平南口建设的核研究基地的设计和建设。那时候我们是真刀真枪地做设计。我们从1958年就开始作相关工作。几个参加了的同学都分到核工业系统。我们班有个优秀的同学叶燧生,后来还做了清华大学核研究所的所长,他是我们同学里第一个当上教授的。

     我到兰州建国机械厂,分配到锅炉房工作。我1962年春节后到单位,做的第一件事,是根据在学校所学专业,在那里设立了室外气温观测站,做个百叶箱,记录每天24小时的室外空气温度。

     兰州我是1966年正式调离,1970年回去看,那个观测站还在工作。

     我还在兰州成了家。我和老伴是同一个单位的,岁月过去,我们也快到金婚了,相濡以沫相伴一辈子了。

     1966年我们随着国家支援“三线”建设,有很多人,成建制地大规模转移到四川,备战备荒,进山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靠近大渡河了。单位当时进行某种燃料的生产。

     我还是在锅炉房工作,但那时开始做设计图,搞施工。工厂需要大量的温度很低的水,来冷却离心机,由于需要水量太大了,不可能依靠冷冻机制冷水。我们就去荒山野岭去找水。后来找到了,那真叫崇山峻岭啊。

     我们在二级山上,离河面三四百米,陡壁上去一千多米。下边就是大渡河。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就有消防车到大渡河,取冷水。

     我经历了1969年,那时珍宝岛战役,国际形势紧张,我们要大干,很拼命的工作啊。后来我做管理,做直属车间主任,负责锅炉房和厂区热力网的管理工作。

     我的两个女儿都是在四川出生的。到1986年大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我开始考虑叶落归根的问题了。从1962年毕业到1986年,二十几年在外颠沛流离的岁月,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经意的就过去了。孩子要高考了,我才意识到人老了,归根的问题。后来1986大女儿考上了武汉医学院。

     所以我也想办法调回了武汉。我本是湖北人嘛。1989年二女儿也考上武汉大学。

     1986年回武汉到了轻工业部的武汉设计院,当时轻工部有8个部属设计院。我直接去了暖通设计,当时只有几个人,那时设计院里对暖通专业也并不重视,也没有空调配备需求的工程,大设计院里,暖通专业很小,原来在一个工程里,“水暖电”,三部分加在一起工作量,最多到整个工程的20%,每个都不到8%,什么项目都有电和水,暖通空调却不是都有。

     但是,随着民用建筑后来的大发展,暖通专业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今天,所有暖通工程师都知道在工程项目中暖通专业工作量最大,计算量最大。我现在经常帮着审一些工程图纸,暖通的计算书都很厚了,这个专业的设计师的确很累了。#p#副标题#e#

退休十年路 未敢稍停息

     1986-1999年,我在设计院工作了十几年后,就退休了。

     退休后,很多人找我帮忙。我欣喜地看到了暖通专业的大发展,也感叹,作为学这个专业的人,等到这个专业遇到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时,我已到了退休年龄。如果真正的退休了,不再关注专业,不再去做些什么,真是愧对学习了这个专业,愧对了清华暖通培养了我。所以,我选择了尽我所能,力所能及的发挥余热。

     有点欣慰的是,我扶持了一些企业做上了暖通,虽然都做不太大。但因制冷空调发展太快,十几个人就可以开个公司,就去做制冷空调,水平太差啊,我帮这些人上到正常渠道,建立最基本的技术基础,带一些技术人员,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难题。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来到石家庄呆了好多年?

     我是陪着老伴治病,来到石家庄的。她胃炎好多年,了解石家庄有个老中医的医术很高明,我就和老伴在石家庄呆了下来。这一次,我们住了五年,这期间,我陆续在这里认识了很多行业人,也给一个工程公司做技术顾问,另外利用一些时间帮助一些设计院、还受聘到一个咨询公司做些审图工作。

后记

     邬老说话很快,他简捷的回忆之中,不时会吟诵起他自己写的诗句。朗声之中,开启了他的热忱。我很受感染,感同身受他那种“嫌时间太快,太多事要干”的紧迫,难怪清华有位在校大三同学在了解了邬老的热忱之后曾说:“我恍然,如果有来生,还想做今生已做过的事,那必是在这事情中感受到了多大的幸福和满足啊!”。

     邬老给我一份清华大学暖通校友通讯杂志《暖通人生》,他在这本小册上撰写了一篇文章《清华百年杂感二则》,其中谈到他的“一生坚守”时说:“通过在校学习和毕业之初的工作实践,已逐步认识到暖通专业具有的为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独特地位和魅力,开始热爱自己的专业;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暖通专业飞速发展的30年,证明暖通专业是任何领域都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因此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在校学习时,老校长蒋南翔号召全校同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成为每个学生奋斗的目标之一。自毕业至今,不论我转战何地,身处何职,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专业岗位,虽然是‘时光空虚度,无名少功绩’,但为自己从事的专业,不敢有些许懈怠,丝毫放弃,唯恐迫之不及。‘退休十年路,未敢稍停息’,退休12年来,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停地‘折腾’,只要是我们专业的工作,就毫不推辞。把专业当成事业,我们值得坚守,我们乐于献身。‘转瞬时光过,霜染鬓发须’。50年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诲,50年实现了蒋校长的号召,今生无愧矣!”

     赤子情怀的高远,并非不能触手可及。令晚辈受益的宝贵实践经验总结,邬老全都无私地交给暖通空调在线,根据施工图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19个专题,在论坛上发布供年轻的设计师下载学习,供业内人士交流。有网友盛赞:无职无位一介庶民,有滋有味笑对人生,佩服,前辈风范令人敬仰。

     感谢邬老接受访问,并祝福他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支持 反对



ashrae| 供暖通风空调制冷 ( 鄂ICP备19028048 )

Copyright © 2000 - 2024.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复 scroll top return list